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近期,新密市法制办公室对《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中的维保罚则进行了权威解读,进一步明确了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旨在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和遏制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法规明确要求,电梯维保单位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并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开展维保作业,每15天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查与保养。新密市法制办指出,对于未按规定实施维保、维保记录造假、使用不合格配件或聘用无证人员上岗等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具体而言,首次违规的维保单位将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罚款金额可提升至三万元,并暂停其在本市承接新项目的资格;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维保资质,并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
此外,法规还特别强调了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新密市法制办解读称,小区物业、商场管理方、写字楼业主等作为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有义务监督维保工作落实情况,定期查验维保记录,并确保电梯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若使用单位未履行监督职责,导致电梯带病运行或发生事故,将视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行政责任。对于多次因管理不善被投诉或引发安全事故的单位,将依法建议更换物业管理公司或限制其参与公共项目招投标。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地方法规还引入了“首违不罚”与“轻微免罚”的柔性执法机制。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解释,对于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纠正的行为,如维保记录存在个别遗漏但已主动补正、未造成实际安全隐患的,可不予行政处罚,而是采取警示提醒、约谈教育等方式处理。这一举措体现了“宽严相济、教育为主”的执法理念,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鼓励企业主动整改、自我规范。
为增强法规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新密市法制办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电梯安全信息公示平台。该平台实时公开全市电梯的维保单位、检验结果、故障记录及处罚信息,市民可通过手机扫码或登录政务网站查询所乘电梯的安全状况。同时,法规鼓励公众举报电梯安全隐患,经查实的举报人将获得奖励,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
在执法实践中,新密市已开展多轮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检查电梯使用单位486家,发现维保不到位问题73起,立案查处21起,累计罚款金额达47万元。通过严格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电梯故障率同比下降28%,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法制办强调,处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推动责任落实的手段。未来将持续完善法规配套措施,推动电梯物联网监测系统全覆盖,实现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警”转变。
新密市法制办还提醒广大市民,在乘坐电梯时应文明乘梯,避免强行扒门、超载运行等危险行为。如发现电梯异常或维保缺失,应及时向物业或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筑牢电梯安全防线。
总的来看,《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中的维保罚则不仅细化了法律责任,增强了可操作性,也体现了法治思维与民生关怀的统一。通过明确标准、强化监管、优化执法方式,新密市正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电梯安全治理体系,为市民安心出行提供坚实保障。下一步,法制办将继续跟踪法规实施效果,适时开展立法后评估,确保地方性法规始终与时俱进,切实服务于城市安全发展大局。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