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中国消费者报曝光电梯维保中的十大不合规行为

发布时间:2025-11-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中国消费者报近期对全国多个城市的电梯维保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当前电梯维护保养环节存在诸多不合规行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亟需引起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首先,维保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事电梯维保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中国消费者报近期对全国多个城市的电梯维保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当前电梯维护保养环节存在诸多不合规行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亟需引起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首先,维保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事电梯维保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但调查发现,部分维保公司为降低成本,雇佣未取得资质的“临时工”或“兼职人员”进行维保操作。这些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电梯结构和安全规程了解不足,极易在操作中埋下安全隐患。

其次,维保记录造假问题突出。按规定,每次维保都应如实填写维保记录,并由使用单位签字确认。然而,不少维保公司为了应付检查,采用“补签”“代签”甚至“提前打印好记录”的方式伪造维保痕迹。有的小区一年内显示完成12次维保,但物业管理人员坦言“根本没见过维保人员上门”。这种“纸上维保”使监管形同虚设。

第三,维保频次严重不足。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在用电梯至少每15天需进行一次维保。但实际中,许多物业公司与维保单位签订低价合同,导致维保周期被人为拉长。有案例显示,某写字楼电梯半年仅维保两次,远低于法定要求。长期缺乏有效维护,电梯部件老化、磨损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四,以修代保,重维修轻保养。一些维保单位将维保工作简化为“等出故障再修理”,忽视日常润滑、清洁、紧固等基础性保养措施。这种“救火式”服务模式无法预防潜在风险,反而加剧设备损耗,增加突发故障概率。

第五,配件更换偷工减料。在维保过程中,部分企业为节省成本,使用非原厂或劣质替代配件。例如,用普通钢丝绳代替专用电梯钢丝绳,或使用翻新接触器代替全新电气元件。这些低质配件寿命短、稳定性差,一旦失效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第六,维保项目缩水,关键环节被忽略。完整的维保应包括制动系统、限速器、安全钳、门锁装置等多个关键部件的检查与调试。但现实中,维保人员往往只做表面清洁或简单测试,对深层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例如,有维保单显示“限速器动作正常”,但现场检测却发现其已锈蚀卡死,完全丧失保护功能。

第七,跨区域挂靠维保,责任主体不清。一些不具备本地服务能力的小型维保公司通过“挂靠”方式承接业务,实际由外地人员远程管理或临时派遣人员作业。一旦发生事故,追责困难,售后服务也无法保障。

第八,维保合同暗藏陷阱。部分物业公司为压低费用,与维保单位签订“包干制”合同,约定全年固定费用,超出部分不另支付。这导致维保方为控制成本,能不修则不修,能少修则少修,严重削弱维保质量。

第九,应急响应机制缺失。按规定,维保单位应在接到困人报警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但调查显示,许多单位响应迟缓,有的甚至超过两小时才到场。个别维保人员电话长期关机,或推诿责任给物业,导致乘客被困时间过长,心理和身体承受巨大压力。

第十,监管手段滞后,处罚力度不足。尽管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电梯安全检查,但受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全覆盖、全过程监管。同时,对违规维保单位的处罚多以警告、罚款为主,违法成本低,震慑力有限,导致类似问题屡禁不止。

电梯安全无小事。上述十大不合规行为暴露出当前维保市场在准入门槛、过程监管、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系统性漏洞。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必须从多方面发力:一是强化资质审查,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二是推广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维保过程可追溯、可核查;三是提高违法成本,建立黑名单制度,淘汰失信企业;四是加强公众监督,鼓励业主委员会参与维保质量评估;五是推动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唯有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合力,才能真正筑牢电梯安全防线,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安心上楼,平安回家”。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