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消防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作用愈发凸显。为切实提升全省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南省消防总队近日发布专项通知,明确要求全省范围内所有在用消防电梯的维保单位必须全面保障其应急功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救得下”。
消防电梯不同于普通客梯,其设计初衷是在火灾发生时供消防人员快速抵达起火楼层实施救援,并协助疏散被困群众。因此,消防电梯具备多项特殊功能,如优先响应消防指令、自动迫降至指定楼层、切断非必要电源、保持独立供电运行等。这些功能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至关重要,一旦失灵,将直接影响救援效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然而,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对消防电梯的维护保养存在严重疏漏。有的维保记录流于形式,未真实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有的单位仅对电梯的常规运行进行检修,忽视了消防联动功能的测试;更有甚者,长期未对消防电梯的应急电源、通信系统、迫降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有效检测,导致设备“带病运行”。此类问题一旦在火灾中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消防总队强调,消防电梯的维保工作必须做到“三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技术标准执行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首先,维保单位必须与使用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服务协议,明确双方在消防电梯应急功能保障中的职责。维保单位要建立“一梯一档”的电子化台账,详细记录每次维保的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确保全过程可追溯。
其次,维保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消防电梯维护保养技术规范》和国家相关标准执行。重点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消防模式下的自动迫降功能是否灵敏可靠;应急电源能否在主电源切断后持续供电至少30分钟;电梯井道内的防烟排烟系统是否正常联动;轿厢内与消防控制室的专用通信线路是否畅通无阻。此外,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流程模拟演练,由维保单位联合物业、消防部门共同测试电梯在真实火警信号下的响应能力。
为强化监管力度,河南省消防总队将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行动。对未按规定履行维保职责、虚假填报维保记录或消防功能失效的单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同时,鼓励公众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豫消通”平台举报消防电梯隐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消防电梯的应急功能不仅依赖于设备本身的性能,更与日常管理密不可分。物业管理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电梯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培训,确保值班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在接到火警信号后,能够第一时间确认电梯状态,配合消防指挥中心完成远程控制或现场处置。
此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的消防电梯设计也必须从源头把关。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双回路供电、独立消防电源、防烟前室等设施;施工单位须在验收前完成所有消防功能测试,并提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报告。只有实现“建设—使用—维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才能真正筑牢高层建筑的安全防线。
河南省消防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消防电梯是“救命梯”,绝不能当成普通电梯来对待。下一步,全省将推动智慧消防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消防电梯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计划在重点城市试点“消防电梯健康评估”制度,引入专业机构对老旧电梯进行综合诊断,提出升级改造方案,延长设备安全服役周期。
消防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消防电梯虽小,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希望。唯有各方协同发力,压实责任链条,才能让每一部消防电梯都成为危急时刻值得信赖的“生命通道”。河南省此次专项行动不仅是对现有隐患的集中整治,更是对城市安全治理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未来,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和技术持续进步,相信我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必将迈上新台阶。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