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其中,“河南省政府质量奖”作为全省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不仅体现了对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崇,更在评审标准中融入了对参评企业在特种设备特别是电梯安全管理方面的严格要求。
获得“河南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在涉及电梯使用或制造的企业中,电梯安全管理成为衡量其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河南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及相关评审细则,参评企业若涉及电梯设备的使用、维保或生产,必须建立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首先,企业需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这包括制定覆盖电梯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检验、应急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规程。制度内容应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每一台电梯都有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和记录。同时,企业要建立电梯技术档案,完整保存设备出厂资料、定期检验报告、维修保养记录、故障处理情况等信息,做到可追溯、可核查。
其次,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规定,参评企业所使用的电梯必须依法办理使用登记,按时申报定期检验,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对于自行维保的企业,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委托第三方维保的,则需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单位,并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明确维保周期、项目和责任。
此外,企业还需强化电梯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评审过程中,专家会重点考察企业是否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否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例如,是否定期组织电梯运行状况评估,是否针对老旧电梯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是否在极端天气、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时段加强巡检频次等。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在应急管理方面,参评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电梯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预案应涵盖困人救援、设备故障、火灾地震等多种场景,明确应急指挥体系、救援流程、通讯联络方式及外部联动机制。企业还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工具和通讯设备,确保一旦发生电梯困人事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30分钟内)完成救援响应。同时,员工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置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从事电梯制造、安装或改造的企业,评审标准更为严格。除上述通用要求外,还需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如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特别是在电梯型式试验、安全保护装置配置、软件控制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产品本质安全。
最后,企业还应注重电梯安全文化的培育。通过开展安全宣传、张贴警示标识、组织安全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和乘客的安全意识。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这种文化软实力,正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
综上所述,河南省政府质量奖不仅是对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认可,更是对其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全面检验。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参评企业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未来,随着智慧监管和物联网技术在电梯领域的推广应用,河南省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梯安全治理能力,而获得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也将在行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单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共同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