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郑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梯作为现代校园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场所。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郑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电梯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并组织编制了《学校电梯安全维保知识普及手册》。该手册旨在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维保单位及广大师生对电梯安全运行的认知水平,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电梯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手册明确了学校电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学校应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后勤或总务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校需指定专人负责电梯的日常巡查、使用监督和应急联络,并与具备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长期维保合同,确保维保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同时,学校应建立电梯技术档案,包括设备出厂资料、安装验收报告、定期检验合格证、维保记录等,做到“一梯一档”,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在电梯日常使用方面,手册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乘梯习惯,严禁在电梯内打闹、跳跃、强行扒门或长时间阻挡关门。携带大件物品或推车时,应注意避免碰撞轿厢门或按钮面板。遇到电梯故障或突发停运时,应保持冷静,使用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联系值班人员,切勿擅自采取撬门、攀爬等危险行为。学校应在每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安全乘梯须知”和应急联系电话,确保信息清晰可见、易于获取。
维保工作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学校电梯必须由取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维保,且维保周期不得少于每15天一次。维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查门锁装置、制动系统、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关键安全部件;测试五方对讲系统是否畅通;清理导轨和轿厢底部杂物;润滑运动部件;校正平层精度等。每次维保后,维保人员须如实填写维保记录,并由学校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对于老旧电梯或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建议适当增加维保频次或开展专项评估。
手册还特别指出,学校应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年度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对于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电梯,学校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实施更新改造。近年来,郑州市部分学校已启动老旧电梯更新工程,通过财政支持与社会资金结合的方式,逐步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提升整体运行品质。
此外,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也是手册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应制定电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报告流程、救援协调机制和善后处理措施。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电梯应急演练,模拟困人、停电、火灾等场景,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和管理人员的应急响应速度。同时,学校应与辖区消防、市场监管、维保单位建立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为了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手册建议学校将电梯安全知识纳入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普及乘梯常识。针对低龄学生,可通过动画、漫画等生动方式讲解安全要点;对于教职工,则侧重培训应急处置和管理职责。郑州市教育局还将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关注电梯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总之,电梯虽小,安全事大。校园电梯的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更直接影响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通过全面落实《郑州市教育局学校电梯安全维保知识普及手册》的各项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维保流程、提升应急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必将为全市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放心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每一次文明乘梯做起,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美好校园生活。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