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高效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密市行政审批局立足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共安全的目标,创新推出“电梯使用登记与维保单位备案联动”机制,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实现了电梯从投入使用到日常维护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传统的电梯使用登记与维保单位备案工作往往分属不同部门或不同审批环节,信息不互通、流程不衔接,容易造成监管盲区。例如,部分单位在完成电梯使用登记后,未能及时备案维保单位,或备案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导致电梯维保不到位,埋下安全隐患。此外,监管部门难以实时掌握电梯维保动态,发现问题滞后,处置效率不高。针对这些痛点,新密市行政审批局主动作为,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推动建立“登记即备案、备案促监管”的联动工作机制。
该机制的核心在于打通审批与监管之间的信息壁垒。当企业申请办理电梯使用登记时,系统将自动关联维保单位备案信息。申请人需同步提交具备合法资质的维保单位合同及相关证明材料,行政审批局在审核使用登记材料的同时,对维保单位的资质进行在线核验,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资格。一旦发现维保单位未备案或资质不符,系统将自动预警,不予通过使用登记申请,从而实现“源头把控、前置预防”。
与此同时,新密市行政审批局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了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每台电梯从安装、登记、使用到维保、检验、报废的全过程信息均被录入系统,形成“一梯一档”。维保单位在开展日常维护保养作业后,须通过移动端应用上传维保记录、现场照片及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自动归档并同步推送至监管部门。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维保工作的透明度,也为后续监督检查提供了可追溯的数据支撑。
为确保联动机制落地见效,新密市还建立了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行政审批局定期将电梯使用登记和维保备案数据推送至市场监管部门,由其开展针对性的现场检查和专项抽查。对于未按规定维保、虚假备案或多次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纳入信用监管“黑名单”,依法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经营活动。同时,鼓励公众通过“12345”热线或政务服务APP举报电梯安全隐患,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群众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该联动机制在提升安全水平的同时,也显著优化了营商环境。以往企业需分别跑两个窗口、提交两套材料、等待多个审批环节,如今通过“一次申报、并联办理、同步出证”的模式,办理时间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材料精简率达40%以上。不少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办电梯手续方便多了,不用来回跑,心里也更踏实,知道有正规维保单位负责。”
此外,新密市行政审批局还注重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解读最新法规标准,推广智慧监管平台操作流程,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通过发放《电梯安全管理手册》、设立咨询服务专窗等方式,增强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新密市将以电梯使用登记与维保单位备案联动机制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审管联动”应用场景,逐步覆盖特种设备、消防设施、燃气管道等重点领域,推动政务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升级。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构建更加智能、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总之,新密市行政审批局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走出了一条“以审批促监管、以联动保安全”的新路径。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更筑牢了城市运行的安全底线,为其他地区推进特种设备智慧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