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存量的持续增长,维保行业作为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特别是在维保行业这一细分领域,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服务提升,不断探索更加高效、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郑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围绕维保行业营商环境开展了系统性评估,旨在全面掌握行业发展现状,识别瓶颈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本次评估以“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监管效能”为核心目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全市范围内从事电梯、消防设施、建筑结构、暖通系统等维保业务的各类企业,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多种所有制形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便利度、行政审批效率、政策支持体系、执法监管规范性、市场竞争公平性以及企业满意度六个维度,力求从多角度反映维保行业营商环境的真实面貌。
评估结果显示,郑州市维保行业整体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在市场准入方面,通过“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大幅压缩,部分事项实现“即来即办”,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市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推动维保单位资质备案、人员资格认定等事项线上办理,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此外,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融资支持和技术培训等,为中小型维保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评估也发现当前维保行业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行业标准不统一,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执行尺度不一的情况,导致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面临合规风险。二是监管方式有待优化,部分基层监管部门仍存在“重审批、轻监管”“以罚代管”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预期。三是市场竞争秩序尚需规范,个别项目存在低价中标、恶意竞争等问题,不仅压低了服务价格,也影响了维保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四是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尤其是高技能技术工人供给不足,制约了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郑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首先,应加快制定全市统一的维保行业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明确各类设施的维保周期、内容和验收要求,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其次,推动监管模式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评价”转变,探索建立基于信用评级的分类监管机制,对守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主体加大惩戒力度,提升监管精准度。第三,加强招投标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围标串标、低于成本价竞标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四,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组织技能培训、等级评定和行业交流,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与此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维保行业与智慧城市平台深度融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全市统一的维保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维保记录电子化归档、异常情况自动预警等功能,既提高监管效率,又减轻企业填报负担。对于符合条件的维保企业,可给予数字化改造补贴,支持其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总体来看,维保行业虽属传统服务业,但在城市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优化其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企业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公共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郑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此次评估,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维保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