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设备,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州新密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高层住宅、商业楼宇数量迅速增加,电梯使用频率显著上升。然而,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长和日常维护的疏漏,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因超载引发的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因此,加强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维保与校验工作,已成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
超载保护装置是电梯安全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电梯轿厢载重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警示信号,防止因超载导致钢丝绳断裂、制动失效或控制系统异常等严重事故。根据国家标准《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所有乘客电梯必须配备有效的超载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其灵敏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运行中,新密地区的部分电梯存在超载保护装置老化、响应迟缓甚至失效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物业管理单位对电梯维保重视不足,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二是维保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必要的检测项目;三是部分老旧电梯设计标准较低,原装超载保护装置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当前高密度使用需求;四是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导致维保记录不完整、校验周期不规范等问题频发。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技术升级和监督管理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超载保护装置的维保与校验水平。首先,应严格落实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物业公司作为电梯的直接管理者,必须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维保责任人,制定年度维保计划,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同时,应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乘梯,杜绝超载行为。
其次,维保单位应严格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开展工作,确保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测超载保护装置的传感器灵敏度、继电器动作逻辑及报警系统有效性。对于采用压力式传感器的装置,需定期清理传感器表面灰尘和油污,防止因接触不良导致误判;对于采用称重模块的电子式系统,则应使用标准砝码进行静态和动态加载测试,确保其在额定载荷的110%时能准确触发保护动作。
此外,建议推广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目前,部分先进电梯已配备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采集超载保护装置的工作数据,并通过云端平台进行分析预警。新密地区可在新建小区或老旧小区改造中优先引入此类智能电梯,实现对超载事件的提前干预和故障溯源。同时,监管部门可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对辖区电梯的维保状态进行动态监管,提升管理效率。
在监管层面,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电梯维保市场的执法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学校、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电梯。对未按规定进行超载保护装置校验或弄虚作假的维保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并列入黑名单。同时,应推动建立电梯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将维保质量与企业资质挂钩,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超载保护装置的校验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操作,并出具正规校验报告。校验过程中应模拟多种工况,包括空载、满载和超载状态,验证装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切断控制回路并保持自锁功能。校验完成后,应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标识,接受公众监督。
综上所述,郑州新密地区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维保与校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安全工程。只有政府监管、企业履责、公众参与三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筑牢电梯安全防线。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电梯安全管理也应向数字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安心、便捷地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