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密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特种设备维保行业领域,新密市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等举措,有效激发了维保市场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传统监管模式下,维保企业面临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材料繁杂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新兴技术服务商往往因准入门槛高而难以进入市场。针对这一痛点,新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和告知承诺制,大幅压缩维保企业设立和备案的时间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实现营业执照与维保资质备案同步办理,平均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部分事项甚至实现“即来即办”。
与此同时,新密市积极推动维保市场准入标准的科学化、透明化。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发布了《新密市特种设备维保单位准入与信用管理办法》,明确准入条件、服务规范和退出机制,杜绝“隐性壁垒”和“选择性执法”。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准入规则,不仅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可预期性,也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新密市还探索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机制。根据企业规模、信用等级、服务质量等因素,将维保单位划分为A、B、C三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良好、技术能力强的A类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优先推荐参与政府采购和重点项目;对存在违规记录或服务能力不足的C类企业,则加强日常监督,必要时启动退出程序。这种“宽进严管”的模式,既保障了市场公平竞争,又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新密市依托“智慧监管”平台,打造维保行业全链条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资质申报、人员备案、设备登记、合同上传等操作,监管部门则能实时掌握企业运营动态,实现精准监管。同时,系统还接入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数据源,自动抓取企业信用记录,形成“一企一档”的电子档案,为后续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增强了监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优化准入环境的同时,高度重视行业生态的培育。通过举办维保技术交流会、政企座谈会、技能培训等活动,搭建企业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桥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大中小融通、产学研协同”的产业格局。此外,还设立了维保行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开展技术研发、拓展服务模式,助力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为了确保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市场主体,新密市还建立了常态化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对维保市场准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广泛听取企业、群众和专家意见,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例如,在2023年的一次调研中,多家企业反映维保人员资格认定流程仍较繁琐,市政府迅速响应,联合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出“技能认证+在线考核”新模式,实现了人员资格认定的“零跑腿、快审批”。
改革无止境,服务不停步。新密市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破除制约维保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走出了一条“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新路径。如今,全市维保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5%,客户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新密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扩大改革覆盖面,推动维保市场从“有门槛”向“优门槛”转变,从“管得住”向“服务好”升级。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发展,努力将新密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维保服务的标杆城市,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