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电梯用稀土永磁同步主机能效标准本地化
2025-11-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能耗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据统计,电梯在楼宇整体能耗中占比可达5%至10%,尤其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层住宅中更为显著。在此背景下,提升电梯能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中,采用稀土永磁同步主机(PMSM)的电梯因其高效节能、运行平稳等优势,逐步成为主流配置。然而,尽管此类技术已广泛应用,相应的能效标准却长期依赖国际规范,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地化标准体系。因此,推动电梯用稀土永磁同步主机能效标准的本地化,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从技术角度看,稀土永磁同步主机相较于传统异步电机具有显著的能效优势。其核心在于利用高性能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构建磁场,无需额外电能励磁,从而大幅降低空载和轻载工况下的能量损耗。实验数据显示,在典型工况下,PMSM主机的综合效率可比传统曳引机提高15%以上,特别是在频繁启停、低负载运行的场景中节能效果更为突出。此外,该类主机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有助于提升电梯整体性能与乘坐舒适性。正因如此,国内主流电梯制造商如上海三菱、康力电梯、快意电梯等均已全面转向PMSM技术路线。

然而,技术先进并不等于标准完善。目前我国在电梯能效评价方面主要参考ISO 25745系列国际标准,虽具备一定科学性,但未能充分反映我国电梯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例如,中国城市高层住宅普遍采用高密度、高频次的使用模式,电梯日均运行次数远超欧美平均水平;同时,气候条件差异导致温湿度变化剧烈,对电机散热与磁体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不同地区电网质量参差不齐,电压波动较大,也影响主机实际运行效率。若照搬国外标准,可能导致能效测试结果偏离真实使用场景,进而影响政策制定与市场引导的准确性。

因此,建立适应中国实际需求的本地化能效标准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应结合我国电梯运行数据,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测试工况模型。例如,可依据不同建筑类型(住宅、写字楼、医院等)设定差异化负载曲线与启停频率,使测试更贴近真实使用状态。其次,需明确能效等级划分机制,建议设立三级或四级能效标识制度,便于消费者识别与政府监管。同时,应将主机全生命周期能耗纳入考量,包括制造、运行、维护及回收阶段的碳足迹评估,推动绿色制造理念落地。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还需强化跨领域协同。一方面,应联合稀土材料、电机设计、电梯整机制造、检测认证等多方力量,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国家现行节能法规衔接,如《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确保新标准具备法律效力与执行基础。此外,地方政府可率先开展试点示范,通过财政补贴、绿色采购等方式激励企业采用高能效主机产品,加速市场更新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化标准的建立并非排斥国际接轨,而是在吸收国际经验基础上进行适应性优化。我国已参与多项ISO/TC178电梯标准化工作,具备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未来可在主导制定国家标准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方案走向国际,提升在全球电梯治理中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电梯用稀土永磁同步主机能效标准的本地化,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它不仅关乎技术指标的科学设定,更涉及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唯有立足国情、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方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标准强国”的跨越,为全球电梯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