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猛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中国电梯协会作为行业权威组织,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国内电梯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这一进程不仅提升了我国电梯产品的整体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也为全球电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首先,中国电梯协会高度重视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电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标准滞后、执行不一等问题。为此,协会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及主要生产企业,系统梳理现行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B)和地方标准,推动标准的整合优化。特别是在《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等核心标准的修订过程中,协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欧盟EN 81系列、美国ASME A17.1等国际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实际使用环境和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多项技术升级建议,使新版标准在安全性、环保性和可维护性方面显著提升。
其次,推动标准国际化的核心路径在于“双向对接”。中国电梯协会不仅主动引进国际先进标准,还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近年来,协会牵头参与ISO/TC178(国际标准化组织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派出多名专家担任工作组成员,深度参与ISO 8100系列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通过这一平台,我国在电梯能效评估、远程监控系统接口、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被纳入国际标准文本,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例如,由中国主导提出的“电梯物联网数据通信协议”技术提案,已获得多国认可,并有望成为未来国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协会注重标准实施的落地与监督机制建设。标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本上,更在于实际应用中的执行力。为此,中国电梯协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标准宣贯培训,面向制造企业、安装单位、维保公司及检验机构举办专题讲座和技术研讨会,提升全行业对新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同时,推动建立第三方认证与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行动,对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产品授予“绿色电梯”“智能标杆”等标识,增强市场辨识度与消费者信任。
在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电梯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机电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系统的转型。中国电梯协会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在标准制定中前瞻性地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要素。例如,在新修订的自动扶梯安全标准中,增加了对异常行为识别、客流密度监测等功能的技术要求;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标准中,明确了数据加密、隐私保护和系统兼容性等关键指标。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使我国标准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为国际同行提供了有益参考。
此外,协会还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合作。通过组织技术交流、标准比对和联合研发项目,推动中国电梯标准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的应用与互认。这不仅有助于我国电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也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标准生态。
展望未来,中国电梯协会将继续秉持“安全为本、创新驱动、国际融合”的理念,深化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完善覆盖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保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同时,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标准品牌,提升我国在全球电梯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可以预见,在协会的持续推动下,中国电梯行业将在标准引领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标准强国”的跨越。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