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效性与智能化水平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电梯标准组织Global Expert(以下简称“Global Expert”)作为推动全球电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专家、行业代表和政府机构,致力于制定统一、科学、先进的电梯技术规范与安全准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使用国,在这一国际舞台上正逐步提升其参与度与影响力。
中国电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据统计,中国目前电梯保有量超过900万台,年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如此庞大的体量使得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电梯需求的核心市场,也成为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电梯标准制定中的声音相对有限,许多关键标准仍由欧美主导。这种局面与中国在全球电梯产业中的实际地位并不匹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标准化战略的高度重视,中国开始积极融入包括Global Expert在内的多个国际标准组织。通过派遣技术专家参与工作组会议、提交技术提案、牵头或参与标准草案的起草等方式,中国正在从“标准跟随者”向“标准贡献者”乃至“标准引领者”转变。例如,在电梯能效评估、物联网接入协议、智能运维系统等新兴领域,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已提出多项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方案,并被Global Expert采纳为讨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与深度上。过去,中国的参与多以观察员身份或被动响应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被任命为工作组负责人或联合召集人,直接主导特定标准项目的推进。这不仅增强了中国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话语权,也促进了中国本土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双向兼容与互认。例如,中国国家标准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在最新修订中已全面对接ISO 8100系列标准,同时也在某些条款上反向影响了国际标准的演进方向。
此外,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国内专家出国参会、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一些领先的电梯企业,如上海三菱、康力电梯、快意电梯等,也纷纷设立国际标准事务部门,系统性地布局全球标准战略。这种政企协同的模式,为中国在Global Expert等组织中赢得更多席位和影响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一方面,国际标准制定过程高度专业化,涉及法律、安全、工程、测试等多个维度,要求参与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路径、监管体系和市场需求上存在差异,协调共识难度较大。中国在提升参与度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升国际沟通与谈判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或表达方式不当而削弱技术提案的接受度。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电梯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更多海外市场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积极参与Global Expert等国际标准组织,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的合规性和竞争力,更能为中国技术、中国方案赢得更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总之,中国在国际电梯标准组织Global Expert中的参与度正稳步提升,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体现。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大投入,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全球电梯标准体系,为世界城市安全与智慧出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