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分析:电梯层门耐火完整性标准的本地化测试要求
2025-11-1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设施,其安全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梯层门是否具备足够的耐火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人员疏散效率与生命安全。为此,国内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与规范,用以指导电梯层门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建筑结构、消防策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国际通用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本地化适配的挑战。因此,开展针对电梯层门耐火完整性标准的本地化测试要求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价值。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标准如ISO 834系列和EN 1634-1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提出了系统性测试方法,其中也涵盖了电梯门系统的评估框架。这些标准通常要求在标准火灾曲线(如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下,测试试件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完整性、隔热性和承载能力的能力。然而,这些标准多基于欧美地区的建筑特点和火灾模型设定,未充分考虑我国城市高密度建筑布局、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消防救援响应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GB/T 997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系列标准已基本实现了对国际标准的转化与吸收,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暴露出若干问题。例如,部分企业在进行电梯层门认证时,仅依赖国外实验室出具的测试报告,未结合国内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补充验证。此外,一些老旧建筑改造项目中使用的电梯层门虽名义上符合“耐火”要求,但因材料老化或安装不规范,实际耐火性能远低于设计值。这些问题凸显了建立本地化测试体系的紧迫性。

本地化测试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首先,应根据我国典型城市火灾统计数据重构适合国情的火灾升温曲线。研究表明,现代建筑内部可燃物种类增多(如大量使用高分子材料),导致火灾发展速度加快,热释放速率更高。因此,单纯沿用ISO 834标准曲线可能低估真实火灾威胁。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快速升温段”模拟初期轰燃效应,并适当延长高温持续时间,以更真实地反映我国高层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的实际火灾场景。

其次,测试边界条件需体现中国建筑特色。例如,我国多数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电梯井道周围墙体厚度较大,传热路径复杂;同时,电梯门常与防火门联动设置,形成复合防火分隔系统。因此,在测试中应考虑周边结构的热传导影响,避免孤立测试造成结果偏差。此外,还需纳入湿热、盐雾等环境因素的老化预处理环节,尤其针对沿海或南方潮湿地区,确保材料在长期服役后仍能维持耐火性能。

再者,测试评价指标应更加细化。现行标准多以“是否出现火焰穿透”作为完整性判定依据,但忽略了烟气泄漏这一关键风险。事实上,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浓烟中毒而非明火。因此,建议在本地化测试中增加烟密性检测项目,采用示踪气体法测量门缝处的烟气泄漏率,并设定分级评价标准。对于医院、养老院等特殊场所,可提出更高的密封性要求。

为推动本地化测试落地实施,还需完善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应加快国家级电梯防火检测平台建设,提升大尺寸试件的综合测试能力;另一方面,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取得相关资质,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的检测服务网络。同时,监管部门应强化事中事后监督,要求新建项目必须提供经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本地化耐火测试报告,并将其纳入消防验收必备文件清单。

最后,标准的本地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理念的升级。应推动建筑设计、电梯制造、消防审查与物业管理等多方主体协同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闭环。通过定期修订标准、发布技术指南、组织培训宣贯等方式,不断提升行业整体认知水平和技术执行力。

综上所述,电梯层门耐火完整性标准的本地化测试不仅是技术适配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我国建筑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唯有立足国情、科学设防、精准测试,才能真正筑牢高层建筑中的“生命通道”,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