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电梯标准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机遇挑战
2025-11-15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加速融合、技术标准日趋统一的背景下,电梯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电梯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特别是在电梯标准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如何把握规则话语权、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等机构持续推动电梯安全、能效、智能化等方面的标准统一。这些标准不仅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既是提升行业地位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贸易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机遇角度看,中国电梯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制造基础和市场优势。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工程安装服务体系。以通力、迅达、奥的斯为代表的外资品牌长期主导高端市场的同时,本土企业如上海三菱、康力电梯、广日股份等也逐步崛起,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在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等领域,部分中国企业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修订工作已充分参考了ISO 8100系列标准,标志着我国电梯标准体系正加速融入国际框架。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还为企业出口创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同时,中国专家在ISO/TC178(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技术委员会)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提案被采纳,显示出我国在全球电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正在增强。

然而,机遇背后亦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首先,国际标准的制定往往由发达国家主导,其背后依托的是长期积累的技术专利和品牌影响力。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端曳引机、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导致在标准制定中缺乏足够的技术底气。其次,国际标准不仅是技术文件,更是市场规则的体现。许多标准条款隐含着对材料、检测方法、认证流程的严格要求,中国企业若不能及时适应,极易在海外市场遭遇合规风险。

此外,标准国际化还对企业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欧盟CE认证、美国ASME A17.1标准等均强调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涵盖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多个环节。相比之下,部分国内企业仍停留在“重产量、轻质量”的粗放模式,缺乏系统的标准化管理能力。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产品出口,也可能制约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并购整合等深层次国际化动作的推进。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企业必须采取系统性应对策略。一是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部件自主创新,力争在变频驱动、智能调度、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夯实标准参与的基础。二是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鼓励更多技术人员参与工作组会议,主动提出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的技术方案,提升规则塑造能力。三是推动企业内部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实现从“符合标准”到“引领标准”的跨越。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引导作用。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标准研究项目,组织企业联合攻关共性技术难题,并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外企业对话合作。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电梯、节能技术将成为未来标准的重要方向,中国应借此契机,推动低碳设计、可回收材料等理念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抢占可持续发展制高点。

总而言之,在电梯标准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既不能被动等待,也不能盲目冒进。唯有坚持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双轮驱动,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未来的电梯产业,不仅是速度与高度的较量,更是标准与规则的博弈。谁能掌握标准话语权,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也是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