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电梯网络安全标准ISO/TS 27001的本地化实践
2025-11-15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实现智能化与网络化。现代电梯系统普遍集成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乘客交互等功能,依赖于网络通信实现数据传输与设备控制。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一旦电梯控制系统遭受网络攻击,不仅可能导致服务中断,更可能危及乘客人身安全。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众多国际标准中,ISO/TS 27001(注:实际应为ISO/IEC 27001,下文以此为准)作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核心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尽管该标准最初并非专为电梯系统设计,但其结构化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持续改进机制,为电梯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将ISO/IEC 27001这一国际通用标准有效“本地化”,以适应中国电梯行业的技术特点、监管环境与运营需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首先,本地化实践必须基于对国内电梯行业生态的深入理解。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突破千万台,制造商众多,控制系统品牌繁杂,既有西门子、通力等国际厂商,也有康力、江南嘉捷等本土企业。不同厂商在通信协议、系统架构、固件更新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物业管理公司、维保单位、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复杂,使得安全责任边界模糊。因此,在实施ISO/IEC 27001时,不能简单照搬模板,而需结合本地供应链结构和服务模式,明确各方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角色与义务。

其次,风险评估是本地化落地的核心环节。根据ISO/IEC 27001的要求,组织需识别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并评估风险等级。对于电梯系统而言,关键资产包括控制指令数据、运行状态信息、用户身份认证接口等;潜在威胁涵盖恶意软件注入、中间人攻击、未授权远程访问等。在中国城市高密度楼宇环境中,老旧电梯改造项目众多,许多设备仍运行在非加密的串行通信或早期以太网协议上,安全基线较低。因此,风险评估必须充分考虑现有设备的技术生命周期和升级可行性,制定分阶段的安全加固路线图。

在控制措施的选择上,需兼顾国际标准的严谨性与本地合规要求。例如,国家标准《GB/T 36959-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明确提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分级保护要求。在实施ISO/IEC 27001时,可将其附录A中的控制项与等保2.0要求进行映射,实现双轨并行。具体措施包括:在网络层面部署工业防火墙,隔离电梯监控系统与企业办公网;在终端侧启用固件签名验证机制,防止非法程序刷写;建立日志集中审计平台,满足6个月以上日志留存的监管要求。

人员培训与文化建设同样不可忽视。许多安全事故源于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如使用默认密码、随意接入U盘等。因此,本地化实践应包含定期开展面向电梯维保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内容涵盖密码管理、社会工程防范、应急响应流程等。同时,鼓励制造商在产品交付时提供简明易懂的安全配置指南,降低一线人员的操作门槛。

最后,持续改进机制是确保标准生命力的关键。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建立电梯网络安全认证体系,推动ISO/IEC 27001实施效果的第三方评估。通过定期开展红蓝对抗演练、漏洞众测等活动,检验防护能力,形成“评估—整改—再评估”的闭环管理。

综上所述,ISO/IEC 27001在电梯网络安全领域的本地化,不是简单的翻译与套用,而是需要融合技术、管理、法规与文化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起可信、可控、可持续的智能电梯安全生态,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