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面向未来的电梯国际标准本地化战略路线图
2025-11-15

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高层建筑数量的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智能化与能效水平日益受到各国政府、行业组织及公众的高度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机构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电梯技术标准,涵盖智能控制、远程监控、节能设计、无障碍通行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前沿领域。然而,国际标准的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套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如何将这些标准有效本地化,使之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契合本国技术基础、法规环境与市场需求,已成为我国电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使用国,拥有超过千万台在用电梯,年新增安装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暴露出标准体系滞后、区域发展不均、监管机制差异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下,电梯行业亟需构建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国际标准本地化实施路径,以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并保障公共安全。

为此,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面向未来的电梯国际标准本地化战略路线图》,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电梯标准体系建设的三大核心方向:融合创新、分级实施、协同推进

首先,在“融合创新”方面,路线图强调应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应性优化。例如,在智能电梯系统标准中,不仅要引入IEC 62769关于设备集成与数据通信的规范,还需考虑国内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流架构、5G网络覆盖能力以及国产传感器的技术成熟度。同时,针对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社会趋势,应强化无障碍设计标准,参考ISO 21542建筑无障碍通则,制定更细致的语音提示、触觉标识与紧急呼叫响应机制,确保技术进步惠及全体市民。

其次,“分级实施”策略旨在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路线图建议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实施区域:一线城市及重点城市群作为“引领区”,率先全面对接国际最新标准,开展智慧电梯示范区建设;中等城市作为“推广区”,在3–5年内完成主要标准的转化与试点应用;广大县域及农村地区列为“过渡区”,采取分阶段、渐进式标准导入方式,优先保障基本安全与运行可靠性。通过差异化推进,既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资源浪费,也防止技术鸿沟进一步扩大。

第三,“协同推进”机制要求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协作平台。路线图提出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住建部、工信部、应急管理部以及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技术研究机构,组建“电梯标准本地化工作组”。该平台将负责国际标准动态跟踪、本土需求调研、技术验证测试及政策配套支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路线图强调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头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通过“标准出海”带动中国电梯品牌走向世界。例如,已有企业在东南亚项目中成功应用基于本地化修订的GB/T标准,实现与ISO标准互认,显著提升了海外市场的准入效率。

此外,路线图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未来技术场景下的标准应对策略。针对人工智能调度、物联网远程诊断、数字孪生运维等新兴技术,提出建立“标准预研—试点验证—动态更新”的闭环机制。通过建设国家级电梯大数据中心,积累运行数据,支撑标准参数的科学设定。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标准建设,防范黑客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确保智能电梯系统的可信可控。

为保障路线图落地实施,配套政策也在同步推进。包括加大财政对标准研发与检测认证的支持力度,推动将符合国际本地化标准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同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校开设电梯智能化与标准化交叉课程,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

可以预见,随着这一战略路线图的逐步推进,我国电梯行业将实现从“标准跟随”到“标准引领”的历史性转变。不仅能够全面提升产品安全与服务质量,更将在全球电梯治理格局中掌握更多话语权。未来,电梯将不再仅仅是垂直交通工具,而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感知节点和公共服务载体。而这一切的基石,正是科学、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本地化战略。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