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旧小区的电梯更新成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河南省内较早推进旧梯更新工作的地区之一,郑州新密近年来在老旧电梯更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大量新电梯投入使用,如何有效监督电梯的维护保养服务质量,成为摆在政府、物业和居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密市许多住宅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部分电梯已运行超过15年,设备老化严重,故障频发,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新密市政府自2020年起启动了“旧梯更新”专项工程,通过财政补贴、居民自筹等方式,推动老旧电梯更换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数百部电梯的更新改造任务。新电梯投入使用后,整体运行状况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电梯后期的维护保养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由于维保市场良莠不齐,个别维保单位服务不到位,导致部分小区出现电梯带病运行的情况,给居民安全带来隐患。
目前,郑州市及新密市市场监管部门对电梯安全实行分级管理,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相关法规,对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查、组织专家评估、建立电梯安全档案等。
此外,新密市还推行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鼓励使用单位为电梯投保,以降低事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依托“智慧电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电梯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与远程预警功能,提升监管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部分物业公司缺乏专业能力,难以对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监管部门人力有限,无法做到对所有电梯实施高频次巡查;加之部分维保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存在“重维修轻保养”的现象,导致电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要切实提升电梯维保服务质量,需要从制度设计、技术手段、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督体系。
1. 强化制度约束
首先应完善维保合同内容,明确维保项目、周期、标准及违约责任,并将其纳入物业管理合同范畴,确保有据可依。其次,探索建立维保单位信用评价机制,将维保质量与企业信誉挂钩,对服务质量差的企业依法予以惩戒或清退。
2. 推广信息化监管
借助物联网技术,全面推广电梯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电梯运行状态、故障记录、维保记录的数字化管理。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查看每部电梯的运行轨迹与维保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介入处理。同时,也可向公众开放部分数据权限,便于居民了解电梯运行状况。
3. 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政府、物业、业主委员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形成协同治理格局。政府负责制定政策与提供指导;物业公司承担日常管理职责;业主委员会代表居民行使监督权;第三方检测机构则可提供专业评估服务。通过多方协作,提高监管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4. 提升居民参与意识
居民是电梯使用的直接受益者,也应是监督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社区应加强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引导居民关注电梯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可设立电梯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监督。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高层住宅数量增加,电梯已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新密市作为河南旧梯更新的先行区,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维保服务质量监管的新挑战。
下一步,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动维保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优质维保企业,激发行业活力。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以安全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电梯运维新格局。
总之,旧梯更新只是起点,持续高质量的维护保养才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换得安心、用得放心”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与安全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