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住宅数量持续增加,电梯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突发状况下,如电梯故障、停电、机械失灵等情况,如何快速、安全地实施应急救援,成为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率先推行“电梯应急开锁24小时备案,公安联动解锁”机制,为全国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样本。
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高效、快速响应的应急联动体系。新密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消防、电梯维保单位等多方力量,建立了统一的电梯应急备案平台。所有在用电梯均需完成24小时应急开锁备案,确保一旦发生困人事件,救援力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开锁救援。同时,平台与公安110报警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一旦接到电梯困人报警,公安指挥中心可第一时间调取电梯备案信息,通知就近维保单位,并视情况联动消防部门参与救援。
从操作流程来看,该机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电梯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被困时,被困人员可通过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110求助。公安接警后,迅速将信息推送至电梯备案系统,系统自动识别电梯位置、维保单位及联系方式,并向最近的维保人员发送指令。同时,公安民警也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维持秩序、安抚被困人员,并协助专业人员实施救援。整个过程实现了“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的目标,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
新密市在推进这一机制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一方面,全市电梯均已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具备远程报警、故障自检、运行状态实时上传等功能;另一方面,所有电梯维保单位必须配备24小时值守人员,并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签订责任书,确保随时响应。此外,新密市还出台了《电梯应急联动管理办法》,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义务,对未履行职责的单位依法追责,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实践证明,这一机制在应对电梯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自该机制实施以来,新密市电梯困人事件平均救援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以内,救援成功率接近100%。不少市民表示,这样的联动机制让他们在遇到电梯故障时更有安全感,也减少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更为重要的是,该机制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也推动了电梯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通过大数据分析电梯故障频次、类型和原因,监管部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和维保监督,从源头上降低电梯故障率。同时,电梯维保单位也因责任明确、响应及时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任何制度的推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老旧小区电梯设备老化、维保力量分布不均、个别单位响应不及时等。对此,新密市正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电梯智能化改造、优化维保资源配置等方式逐步加以解决。此外,也建议进一步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普及电梯使用常识和应急自救知识,提高市民在突发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的来说,“电梯应急开锁24小时备案,公安联动解锁”机制是新密市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它不仅有效提升了电梯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这一机制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