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河南省新密市,一项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正以扎实有力的步伐稳步推进,并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政府出实招、见实效,不仅破解了“爬楼难”的痛点,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温度与力度。新密市作为典型的县级城市,辖区内有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多层住宅小区。这些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尤其
社区服务 2025-09-24
在北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冬日的阳光微弱地洒在斑驳的土墙上,寒风穿过狭窄的巷道,吹动着几片枯黄的树叶。村口的老槐树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眼眶泛红,紧紧握着村干部的手,声音颤抖地说:“谢谢……真的谢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一幕,发生在一场冬季送温暖活动的现场。这位老人姓李,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留守老人之一。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老伴儿几年前因病去世,他独自守着这间老屋,靠微薄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晴今天是“新密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温暖工程”正式启动的第18天。清晨六点半,我便赶到位于新华路街道的阳光小区施工现场。春风微凉,但工地上早已机器轰鸣、人声鼎沸。项目负责人老李正拿着图纸和施工队核对今日的安装节点。阳光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楼体老旧,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多年来,上下楼成了许多住户的“心头病”。如今,政府牵头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居民们期盼已久。现场围挡已
二十年前,这片小区刚刚落成时,曾是城市里令人羡慕的“现代化住宅区”。红砖外墙、整齐划一的楼栋、每栋六层高的设计,在当时已属上乘。那时,居民们搬进新家,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然而,时光如流水,转眼二十载过去,曾经光鲜的楼宇渐渐显出疲态:墙面斑驳、管道老化、绿化稀疏,最让人头疼的是——没有电梯。对于一个建于上世纪末的小区来说,当初的设计并未考虑加装电梯的需求。那时候,“老龄化社会”还是个遥远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在城市高层住宅林立的今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老人上下楼困难,甚至被困家中。曾几何时,我们听到过太多令人心酸的新闻——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下楼买菜,突发疾病却因住在高楼层而延误救治,或是在电梯故障时被困多时无人知晓……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缺失,也敲响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的警钟。然而,令
在城市的肌理中,电梯早已不再是高楼大厦的专属符号,它悄然走进了老旧小区、街巷深处,成为连接居民生活与幸福的重要纽带。新密市近年来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更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温度与速度。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民生、技术与协作的生动实践。清晨六点,阳光刚刚洒进新密市城区的一处老小区,李阿姨提着菜篮准备出门买菜。过去,她每天都要爬七层楼梯,上下一趟常常累得气喘吁
在城市的高楼林立之间,电梯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无声地穿梭于楼层之间,承载着人们的脚步与希望。然而,当一栋老楼终于装上了崭新的电梯,那种喜悦却远远超越了便利本身——它带来的是一种生活的升级、邻里关系的升温,以及对未来更美好日子的憧憬。我住在一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楼房共七层,没有电梯。多年来,居民们习惯了爬楼梯,年轻人尚能轻松应对,可对于老人和行动不便者来说,每一次上下
盼了又盼,终于盼来这一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光带。我睁开眼,心跳比往常快了几拍。不是因为梦境,而是因为今天——这个被反复推迟、被无数次在心中默念的日子,终于真实地到来了。我坐起身,望着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一刻让路。这是一场久违的重逢。三年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我和家人被迫分离。父亲因工作调动远赴边疆,母亲则为了照顾年迈的外婆留在南方小城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邮箱:18625527838@139.com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